时间:2022/8/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底蕴厚重的齐鲁大地从不缺少奋斗者,他们在奔波忙碌的每一个瞬间都闪闪发光。他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兼收并蓄,不断进行自我超越,他们是这个时代敬业专注、追求极致的“匠人”。

张云峰就是这样的“匠人”。他二十六年如一日,摸爬滚打在地质一线,参与编写了14万字的山东省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填补了省内空白;他和团队完成12条铁路项目的工程勘察,工作量10万余米;他用时两年在新疆找到储量33.12亿吨的特大型煤田,潜在经济效益亿元……他还是郯城县“闲不住”的“第一书记”,由他创新的“秸秆收储”产业模式被省扶贫办录入经典案例。

这就是张云峰,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党委书记、院长,在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被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投身地质,“钻”劲筑基

年7月,张云峰从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彼时的地质行业正面临行业低谷期,不少同学悄然改行。但一心以地质报国的张云峰毅然进入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成为一名野外普通技术员,开启了他的地质工作生涯。

“野外多是沼泽地,环境复杂,有时晚上就睡在水塘边的草屋里,板凳当床,条件很艰苦。”回忆起刚刚从事野外工作的情景,张云峰历历在目。然而,正是这种能吃苦、敢挑战的精神,奠定了张云峰日后的地质之路。

一把铁锤走世界,阅遍群山始见金。除了用对地质行业的无限追求丈量大地河山,张云峰刻苦钻研,不错过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年,张云峰从普通技术员调整为干部岗位,而这也开启了张云峰的“打怪升级”模式,此后连续多年,他以每年2-5项新技术或新论文在山东地质领域崭露锋芒。工作以来,共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EI共5篇,核心期刊10篇。他还获得了数不清的地质科技类奖项:曾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以及中国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稀土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和省自然资源科技奖等厅局级奖17项……一串串闪光的奖项,是张云峰汗水的结晶,更是对他努力钻研、精益求精最好的馈赠。

年,张云峰进入省地矿局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处,正式开始从事地质行业管理工作。“入行五年的基层经验,虽然艰苦,却是从事地质行业的基。”张云峰认为,无论是后来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还是矿产地质、物探测量等方面工作,前期刻苦钻研打下的基础都让他在所涉及的服务领域不断取得重要创新和突破。

精研技术,“拼”劲铺路

响应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号召,张云峰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项目兰新二线、京沈客运专线、邯郸至济南高速铁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等12条铁路的工程勘察,完成工作量10万余米。“兰新二线沿途自然条件恶劣,为戈壁和山区地形,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很多。”张云峰回忆,针对地层中存在厚度不均的圆砾取样比较困难的情况,团队现场研究出了一种“无泵正循环”钻进工艺,有效地解决了砂及圆砾取心的问题。在河北邯郸一带,针对该地区黄土地层的特点,团队采用冲击加回转钻进的方法,效率提高了2倍。

-年是张云峰“刻骨铭心”的三年,在新疆准东煤田库兰喀孜干矿区煤炭普查项目,张云峰担任项目经理。在经过地形测量、地质填图、槽探、井探、地震勘探……等多种手段、长达两年的勘探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地质储量为33.12亿吨的特大型煤田,潜在经济效益亿元。“实现了地质报国,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的心愿。”张云峰坦言,两年多为找矿吃过的苦在找到煤田的一瞬间都消失了,不管是冒着被大风刮跑的危险,还是手机没信号迷了路,亦或是一年只回一次家的煎熬,都是值得的。

在张云峰看来,地质报国的路上,除了“钻”还要“拼”。“时刻在学习,时刻在战斗。”即便工作压力大,他也从未放弃学习。通过努力,张云峰获得硕士、博士学位,36岁被评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获得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建筑、矿业)资格,同时被聘为山东省政府采购评标专家。

“他是我们局有名的‘拼命三郎’,这么多年,不是搞勘查,就是在学习。”大家如是说。

凭借一个“拼”字,张云峰踏平了找矿途中的荆棘丛生,也为他职业生涯荡开了一条更为宽阔的康庄大道。

创新模式,“韧”劲开局

还有半个多月,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就要到来,可张云峰早已开始盼望来自郯城县归昌乡归昌二村的消息了。“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给我发麦收的照片,跟我聊聊村里的收成。”张云峰有些得意地说道,在那里,他有一帮家人一样的村民朋友,他曾跟他们一同割过麦、收过秸秆。

年2月,时任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副院长的张云峰被选派到归昌二村任省“第一书记”。“只有愿意与老百姓交朋友,才能了解到农民群众的期盼;只有群众也把你当成朋友,才能和群众互说贴心话,才能使干群目标一致,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谈起当时的想法,张云峰说,为了迅速摸底儿,驻村后,他每天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村民家中调查,村民都叫他“闲不住的第一书记”。”凭借这股子“韧”劲,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掌握了归昌二村的村情民意。

结合当地实际,张云峰制定“”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1项核心工作,着力建设“一系列”长效机制,开展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工程”;做实党建阵地、文化娱乐场所、标准化农田、平安乡村及村风文明提升“五项重点工作”。针对归昌二村贫穷落后的现状,成立了郯城县地兴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88万元建设运营了归昌二村秸秆收储中心,创造了持续的经济效益,仅两年就为村集体带来30余万元的收益。他闯出的“秸秆收储”产业模式也成为山东省委组织部“增加村集体收入”四种模式之一,并被省扶贫办录入经典案例。

经过他两年的努力,帮扶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民的心情舒畅了,不良情绪少了,党员团结了、参政议事积极性高了,村集体收入从负数到有一个稳定的收益。各项工作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实现为村集体“留下了一只带不走的工作队”的目标。他由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上表现突出,获得了“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跨越发展,“狠”劲破冰

爬最高的山,跑最长的路,喜欢挑战的张云峰一直要求自己时刻冲在最前面。年底,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以下简称“五院”)承担了大部分矿山修复、采煤塌陷地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的设计、施工、监理工作。在结束了“第一书记”的工作后,张云峰也被调派到五院,担任党委书记、院长,火速参与到该项目中。

彼时的五院底子薄、包袱重、管理松,是我省地矿系统出了名的“老大难”,面对这一情形,张云峰直言“从未打怵”。“起步就是冲刺,开头必须要狠。”张云峰介绍,他创新改革,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项目”,立足业务抓党建,通过积分制对支部实行星级挂牌管理,找准了党建与业务的切入点,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动作用。在主动服务政府管理工作中,五院积极拓展地勘工作新领域,实现了从“被动要求”向“主动服务”的根本性转变。年9月,五院整合建院60多年来的地质大数据,高标准建设了泰安市地质资源环境大数据研究院,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请了国家高分泰安中心,先后启动了9个数据系统的研发工作。

短短两年,五院实现了经济总量翻两番,由全局排名靠后一跃提升到先进行列,获评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局党委授予全局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等次、全局地矿文化示范单位等称号。他本人也被授予全局惟一的“攻坚克难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也取得重大进展,泰安市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模式逐步建立。同时,建立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泰山模式”,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年年初,张云峰重回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担任党委书记、院长,面对这支“水工环王牌军”,张云峰又开启了他新一段的征程。

廿六载地质生涯,张云峰用对地质事业的深切热爱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进的乐章。“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只是一个起点,做一名坚守初心的地质人是持之以恒的追求。”张云峰说。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14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