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早上九点,推开戴塔根办公室的门,记者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二十来平方米的空间,基本已被书籍占领,只留下一条逼仄的过道能侧身而过。窗户下的办公桌上,搁置着一台电脑,摇摇晃晃。戴塔根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论文,从窗户透过来的光照着他一侧脸庞,专注认真的神态清晰可见。 很难想象,这是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办公室。“书太多了,有些乱。”闻声,戴塔根从桌底摸出一条小板凳,理了理头发,笑盈盈地邀请记者坐下。 专业共分享 打造信息交流平台 戴塔根今年67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教学工作已有40余年,并长期担任行政职务。忙忙碌碌,硕果累累。 “在没退休的时候,经常是忙到过年那天都没放假。”戴塔根说。然而,湖南省地质学会在他的心里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深厚的情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戴塔根加入了学会。年到现在,他一直担任学会副理事长。“在国外,学会的地位是非常高,自我介绍时,我都是说来自湖南省地质学会的。”即便身居多职,提起学会,戴塔根依然满脸自豪。 在他的意识里,学会是一个具有凝聚力、信息互通、知识交流的平台。戴塔根喜欢交朋友,而学会每年都会有年轻的血液注入,能指导新人,与他们共享专业成果,他甚是喜欢。 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他经常受学会指派,去往国内外各个地方提供咨询与指导,丝毫不推脱。截至现在,他已应邀去过20多个国家,多个矿床和矿点进行现场指导。 “你看,这就是前几天一个企业送过来的样品,咨询我是否有开采的价值。”戴塔根指着桌上摆着的一小块石头说。 编撰学术论文集 提升会员学术水平 学会是一个学科或一个学术领域的人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戴塔根认为,学会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学术严谨,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 进入学会后,他发现学会有的会员发表的论文不规范,不成体系,没有专业的指导。为此,他有了编撰学会学术年度论文集的想法。在他的组织之下,每年由湖南省地质学会主编《湖南地学新进展》论文集出版,至今已出版第15集。 这样一本论文集的形成,倾注了戴塔根很多心血。起初,收集上来的论文存在众多问题,有的论文要素都不齐全,他不仅要进行学术上的把关,还要逐字逐句进行仔细地审核修改。工作量之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笔者随手翻阅了放在桌上的两期《湖南地学新进展》,四、五百页的厚度,制作相当精美。论文作者多数来自全省承担各类项目的基层单位,论文内容涉及矿床学、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质、物探、化探等。 “现在收集上来的论文质量已经很高了,学会学术水平大有提升,我的初衷实现了。”戴塔根欣慰地说。这本论文集已经是这个行业的一个重要的交流资料,它充分反映了我省地矿行业的实际成果,为全省地质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多出金点子 丰富学会工作内容 戴塔根是闲不住的人,工作再忙,他都会抽空琢磨如何让学会的工作更丰富。 为了提升学会会员们的学术水平,拓宽科学视野,他不仅每年组织召开学会学术年会,还以地质学会的名义积极联系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年,附属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的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经戴塔根多方联系,牵线搭桥,该会议最终由湖南省地质学会参与主持。 “这个会议有多人参加,人员来自十几个国家,规格很高,是需有这方面的基础才能主持召开的。”提及此事,戴塔根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湖南省地质学会是个规模宏大的学会,戴塔根一直把学会当作另一个家。他在中南大学执教,并任行政管理职务,手里拥有大量的资源。他不仅想尽办法为学会谋经费,还经常指导学生参与学会工作,让他们在学会工作中积累专业经验,得到更多锻炼。一旦结交了与地学相关的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不要加入我们学会,这个平台很不错的。” 走到哪儿,戴塔根心里都装着学会,装着自己的专业。有次,他与家人散步至岳麓山,无意间看到了已荒芜的丁文江墓。丁文江是中国地质学的开创者,创办民国时期著名的学术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是国家地质学的奠基人。见此情景,有着专业情结、身为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的戴塔根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地质学会理事会上建议修缮丁文江墓。他的想法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丁文江墓得以修缮,成为了岳麓山一处人文景点。 现在,退休后的戴塔根依然很忙,还有太多人在找他寻求资源、征询意见。而他,总是乐此不疲、竭尽全力地回应着…… 戴塔根简介: 戴塔根,男,年8月生,湖南涟源人。年8月入中南矿冶学院学习,年8月毕业留校任教,年9月考上硕士研究生,年获硕士学位,年5月赴澳大利亚留学,年5月获工学博士学位,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年获湖南省优秀教师,并记二等功,1年获湖南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等称号。 先后完成地质领域的科学研究项目80余项。先后获得了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历任过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矿床教研室主任,地质系副主任,中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南大学设计研究院院长、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有色金属成矿预测”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也是“矿产普查与勘探”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会员、教育部地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质与勘探》《中国地质教育》《GeosciencesofChina》《矿产与地质》《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报》和《湖南国土资源导刊》等期刊编委。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1460.html |